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由于缺乏用于析氢反应的高效电催化剂,水电解的效率非常有限,并且通常需要高电压电池。贵金属如铂 (Pt) 等通常被用作催化剂,以改善酸性/碱性介质中的氢气生成。然而,这些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长期催化析氢反应表现出稳定性差的特点。
最近研究发现,与基于纳米材料的同类产品相比,单原子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活性。这是因为它们能够实现高达100%的原子利用率,而在纳米颗粒中,只有表面原子可用于反应。然而,由于单金属原子中心的简单性,对催化剂进行进一步改造以进行复杂的多步骤反应是相当困难的。
改造单原子的最简单方法是把它们变成单原子二聚体,即把两个不同的单原子结合在一起。由于两个不同原子之间的协同作用,用二聚体调控单原子催化剂的活性部位可以改善反应动力学。然而,虽然单原子二聚体结构的合成和鉴定在概念上是已知的,但其实际制备却非常困难。
成均馆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综合纳米结构物理中心副主任LEE Hyoyoung领导的研究小组解决了这个问题。IBS研究小组成功开发了一种原子分散的Ni-Co二聚体结构,它稳定的附着在氮掺杂碳的支撑骨架上,被命名为NiCo-SAD-NC。通过原位诱捕Ni/Co离子进入聚多巴胺球体,然后在精确控制的氮(N)配位下进行热解,在N掺杂的碳支撑物上合成了Ni-Co单原子二聚体结构。该研究采用了最先进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吸收光谱,成功地以原子级的精度确定了这些NiCo-SAD点。
研究人员发现,在氩气环境下于800℃退火两小时是获得二聚体结构的最佳条件。其他单原子二聚体,如CoMn和CoFe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合成,这证明了他们策略的通用性。
研究小组从驱动析氢反应所需的过电位方面评估了这个新系统的催化效率。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NiCo-SAD-NC电催化剂的过电压水平与商业铂基催化剂相当。在碱性介质中,NiCo-SAD-NC还表现出比Ni/Co单原子催化剂和异质NiCo纳米颗粒高8倍的活性。同时,它在酸性介质中的活性分别比Co和Ni单原子催化剂高17倍和11倍,比传统的Ni/Co纳米颗粒高13倍。
此外,研究人员证明了这种新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它能够驱动反应50小时而不发生任何结构变化。与其他单原子二聚体和Ni/Co单原子位点相比,NiCo-SAD表现出卓越的水解作用和最佳的质子吸附作用,根据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提升了pH通用催化剂的活性。
该研究发表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世界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4.92)上。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氢气产量有50%左右来自于天然气制氢,从我国未来10年内制氢的发展趋势来看,伴随氢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产业上下游同步发力,天然气制氢将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我国逐步建成天然气管网后,天然气制氢将更加迅猛发展。 ......
天然气制氢技术在氯碱生产中发挥以下作用:1、解决氯碱生产过程中一系列不平衡问题。传统的氯碱生产中富余氯气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制约了氯碱企业高效高质量发展。利用天然气制氢所获得的氢气可以有效解决在氯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平衡问题。......
世界能源结构正面临深刻调整,氢能已成为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持续攀升。不少业界专家学者认为,甲醇来源丰富,既可以来自传统化工行业,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获得,且在存储运输方面可以完全复用目前的化石燃料的供应链,整体的社会建设成本更低。甲醇制氢是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风口”。......
一、变压吸附制氢技术工艺原理。气体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是在固定吸附床中实现的。把一种或多种吸附剂充填在吸附床中,当含氢的混合气体在一定压力下进入吸附床后,由于气体组份存在吸附特性差异,不同的组份在吸附床的不同位置形成吸附富集区,最强吸附组份(CO2)富集于吸附床的人口端,最弱吸附组份(H2)富集于吸附床出口端,其余组份的富集区以吸附性强弱差异分布于吸附床中部,从而实现氢气的分离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