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氢能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8月1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开展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其中钢铁行业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要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等。

生产钢铁主要有高炉(长流程)与电炉(短流程)及直接还原铁(DRI)+电弧炉流程三种路径。长流程主要采用铁矿石、冶金焦为原料,核心设备为高炉。短流程主要采用废钢为原料,核心设备为电弧炉。高炉炼钢吨钢CO2排放达到2.2吨,而电炉炼钢吨钢CO2排放仅为0.5吨左右,不到高炉炼钢排放的1/4。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工艺为主。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约10.65亿吨,电炉钢产量占比只有10.4%,与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美国近70%、中国以外其他地区50%左右相比,差距显著。而在碳达峰目标的压力下,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是工艺流程调整的必然趋势。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与钢铁有关的多项重点任务,包括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原生与再生、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强化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耦合发展;有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在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用能监测评价,持续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力度;等等。还提出要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效率优先、源头把控,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原则,着力实现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根据BP世界能源报告,2020年中国占全球总碳排放的30.7%,达到98.99亿吨。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60%以上,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业。钢铁行业是工业的基础,而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领域。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使用国,每年的钢铁生产和使用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但我国钢铁行业仍以高碳排放的长流程和粗钢产量为主,在碳中和承诺以及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下,行业的低碳零碳转型势在必行。根据麦肯锡测算,要实现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1.5℃的情景,到2050年中国钢铁行业须减排近100%,需要钢铁消费、生产、技术、供应等多个关联领域共同推进零碳转型。

目前,钢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部分大型气体公司,高校研究院等纷纷围绕钢铁行业减碳、氢冶金等领域开展联合创新及技术开发,助力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钢铁产业需要通过工艺优化、技术创新等新路径和新模式,实现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氢能的应用将日益成为钢铁行业减碳的重要途径,天采在氢气制备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实践经验,可制取高纯度的产品氢气,具有为氢冶金等技术应用提供高质量产气、供气的能力,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仅做分享,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以及其他网络内容的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