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作为零碳能源的生物质能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生物质能产业也将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
01
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其中,《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与此同时,《意见》还指出,将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生物质能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在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分布广、供应稳定的优势,发展生物质能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我国减排承诺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城乡每年产生各类有机废弃物(含农林剩余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泥、畜禽粪污、果蔬剩余物和工业有机废渣废液等)约63亿吨,折合标煤约8亿吨。
围绕这些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我国已发展出不同的生物质能能源产业,包括生物质发电、供热以及沼气发电、生物天然气等,已成为能源向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02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有机废水和废渣等。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利用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每年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约相等于4.6亿标准煤。其中农业废弃物资源量约4亿吨,折算成标煤量约2亿吨;林业废弃物资源量约3.5亿吨,折算成标煤量约2亿吨;其余相关有机废弃物约为6000万吨标准煤。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表示,若实现“十四五”非电利用规划目标,预计拉动社会投资约1.2万亿元,年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约3.5亿吨,带动100万人就业,年增加农民收入600亿元。
03
期待“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力
根据业内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利用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提升至8%左右,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市场估值也会一部分倾斜至生物质能领域,未来,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
对于生物质能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中节能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袁宝荣认为,“十四五”规划正在紧张制定中,因为涉及碳中和目标实现方面的布局,之前预测的数据都将被调整,往上调的可能性比较大。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当中唯一的绿色零碳燃料,若加上BECCS(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生物质能将创造负碳排放。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为生物质能产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未来生物质能将走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国的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天采科技作为气体制备、分离提纯的专业公司,在生物质能领域的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沼气净化、沼气制氢和燃料乙醇脱水等方面。天采科技沼气制氢作为国内首创新工艺,是沼气低成本制氢技术,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专利,有超500余套制氢项目。该工艺通过THiPSATM技术能得到高纯度(5N+)的氢,1Nm3沼气产1Nm3高纯氢气,再利用高纯度氢能源获得更大的效益。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氢气产量有50%左右来自于天然气制氢,从我国未来10年内制氢的发展趋势来看,伴随氢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产业上下游同步发力,天然气制氢将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我国逐步建成天然气管网后,天然气制氢将更加迅猛发展。 ......
天然气制氢技术在氯碱生产中发挥以下作用:1、解决氯碱生产过程中一系列不平衡问题。传统的氯碱生产中富余氯气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制约了氯碱企业高效高质量发展。利用天然气制氢所获得的氢气可以有效解决在氯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平衡问题。......
世界能源结构正面临深刻调整,氢能已成为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持续攀升。不少业界专家学者认为,甲醇来源丰富,既可以来自传统化工行业,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获得,且在存储运输方面可以完全复用目前的化石燃料的供应链,整体的社会建设成本更低。甲醇制氢是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风口”。......
一、变压吸附制氢技术工艺原理。气体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是在固定吸附床中实现的。把一种或多种吸附剂充填在吸附床中,当含氢的混合气体在一定压力下进入吸附床后,由于气体组份存在吸附特性差异,不同的组份在吸附床的不同位置形成吸附富集区,最强吸附组份(CO2)富集于吸附床的人口端,最弱吸附组份(H2)富集于吸附床出口端,其余组份的富集区以吸附性强弱差异分布于吸附床中部,从而实现氢气的分离提纯。......